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

气候变化对“双碳”经济的影响

浏览量:616次

从1850年到2021年,碳浓度从285PPM提高到417PPM,增加了132个PPM,温度升幅为1.28℃。如果碳的浓度升高一倍,温度要增加3℃,按照现在实际的观测,人类升高了45%碳浓度,温度就增加了3度的45%,再继续往上延伸很快就会到1.5℃。


那么,气候变化的问题有没有出路呢?它是有可能通过科学的来解决。


从科学到经济,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推动技术实现的作用,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生活的环境,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

地球有三个最重要的系统:大气、海洋,还有生物圈,放到大气里面的碳有一部分会融在水里面,因为二氧化碳的分压提高,向水里面的溶解增加;剩下还有一部分是被绿色植物吸收了的二氧化碳;再剩下一部分就是吸收不掉的,最后排在大气里的。


排放到海洋的二氧化碳虽然不多,但这个其实更可怕。因为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就变成碳酸,碳酸的浓度不断在上升,而珊瑚、贝壳类等海洋生物本质都是碳酸钙,随着海水酸性的提升,这些生物都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,这将是对环境巨大的变化。




接下来,看看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,目前数据可以追溯到1965年,近60年的历史。人口在增长,但是平均年增速也就1.5%,较为稳定。而经济的增速比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不少,这对应的是全世界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,但是付出的代价是能耗。全世界原来在60年代初的时候用掉53亿吨标准煤,现在已超过200亿吨标煤/年,人均2.6吨标煤/年;而二氧化碳的排放,现在已经超过300亿吨/年。中国能耗的表现,从原来将近10亿吨标煤,增长到目前50亿吨标煤左右。


在减少碳排这方面,最重要可行的方法还是—光伏发电替代火电。太阳是能看得见的来源,距离地球1.5亿公里,非常的稳定,不断地放出来能量,到达地球的轨道时它的强度是每平方米1367瓦,再经过大气系统,被大气吸收,被云气反射,剩下只有差不多一半到地面,到地面以后又被反射掉了7%。


所以太阳能量到地面大约也就是一半,照在地面上瞬间能达到700瓦,我们目前采用的主流太阳能光伏板,其标称功率是200瓦左右,可利用的有700多瓦,而最终能利用的最大功率200瓦左右,也就是光伏转化效率在20%-30%。


从光伏使用的角度看,每平方地面可能将近200瓦左右的日照功率可以利用。光伏电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从2008年16%、17%左右是缓慢的上升,不断有所改进,但是改进的幅度似乎有所放缓,从物理学的结构上推导,最高的转换效率可能不会超过33%。


下面是当前的传统电力体系,电力是我们改革最重要部分之一。目前我国火力装机还是很高,占到一半以上,虽然这些年水利、风、光装机都是相当快速的增加,但对总体来说还只能提供相当有限的电量。


现在如果依靠太阳白天的照射发电,晚上用电就要存储起来,新的体系必须要有一个储能功能。抽水系统最简单,白天有电的时候把水提高到一个高度,晚上再放水下来推动发电机,形成一个循环。锂电池的概念也很简单,充电放电。氢可以通过电解水产生,晚上再用氢气燃烧发电。压缩空气就是把空气加压到一个容器里面存储,然后晚上再把它释放出来推动汽轮机。


最后,是燃油车的替代,电动车。首先,新能源汽车现在往往宣讲卖点是自动驾驶,其实自动驾驶是很不容易的,是人脑科学的问题。但解决气候问题、“双碳”问题是从燃油车变成电动车,只要变成电动,就可以利用以光代煤生产的清洁电。只要不再生产新的燃油车,全是电动车来替代,就可以促进碳达峰,最后是碳中和的实现。


总体上,通过以光代煤、以电代油、工业上引入新的节能降排生产工艺技术,我国的“双碳”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。而光伏发电等方案既要考虑经济可行性,又与气候科学密不可分。气候变化影响人们的经济发展与生活,但运用气候科学原理、结合经济学测算与工艺技术进步,我们是可能应对的,并在应对过程中创造新的、更健康的“双碳”产业经济机会。


[声明]本网转载网络媒体稿件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故此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您的相关内容发至此邮箱【a@tanbi.cn】,我们在确认后,会立即删除,保证您的版权。